美国保健和营养学领域知名权威,《纽约时报》科学撰稿人,曾荣获美国有线新闻电视网(CNN)颁发的医学报道奖,著有多种保健与营养学专著及畅销书,包括《食物药理学》、《延缓衰老--延缓和逆转衰老进程的基本策略》等。
1、通过大脑成像科学家们看到:在心里数数时会出现红黄相间的火焰状图像。可以看到听音乐时大脑中的反应,根据这些图形你可以猜测此人听的是哪种音乐:令人愉快的优美旋律还是乱七八糟的声音。大脑图像还可以记录到脑细胞膜脂类成分的改变,告诉人们脑细胞是在遭受破坏还是在增生。
2、许多新兴的、高清晰度的大脑成像技术,包括PE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MRI(核磁共振)及最新出现的SPECT能够追踪活体人脑的工作情况。
3、如何发掘蕴藏在大脑中的巨大潜能?有史以来人类第一次开始认识到:原来人们在控制大脑功能方面可以如此大有作为,可以通过事物、营养及简单的生活方式改变如脑力及体力锻炼等来影响与脑功能有关的诸多因素。
举个例子,人们曾一度认为大脑及中枢神经系统是不易受饮食影响的。这基于一个错误的假设:血脑屏障可以严格识别血液中的营养成分,使其选择性地进入大脑组织,从而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内环境的平衡或稳定。新的研究则显示营养物质,包括葡萄糖、脂肪酸等,进入血液后几乎马上对脑细胞及脑功能产生影响,使情绪发生快速的变化,并对远期行为发生广泛影响。例如,多年来,维生素一直被认为仅是酶促反应的辅助因子,而现在已证明维生素是强力的抗氧化剂,它对包括脑细胞在内的所有体细胞都有巨大的影响。我们从这样一种蒙昧状态觉醒过来仅仅有30年,这对科学发展史来说只是一眨眼的工夫。想到此怎不叫人感叹。
4、大脑中突触连接的数目粗略估计为100万亿个。
5、至今为止已有大约50种物质被确认为神经递质,是它们决定了你每时每刻的生命状态。神经递质在神经元间快速地穿来穿去,通过这些生物高速公路,他们携带着你的每一个思维和感受,使其传遍大脑中庞大的神经元网络。它们是大脑中由化学反应到生物电反应的物质基础,是产生记忆、激发才智和创造力、调节情绪的关键物质。
饮食中的成分对大脑的影响程度使大脑显得与众不同。你上顿饭吃的什么不大会影响到体内其他器官的功能状态,而大脑就不同了。
6、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理查德博士的领导下,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终于看到了一线曙光。他们发现,许多食物成分在调节神经递质、引起脑活动及人类行为变化方面与某些药物有异曲同工之效。从那时开始,人们对神经递质的合成途径和作用过程,及其对个性和行为的潜在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基本结论:大脑神经元产生和释放的神经递质类型及其在大脑中的最终归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吃什么。显然,食物成为大脑的重要调节因素。
其基本思路是这样的:大脑合成各种各样的神经递质,需要特定的营养物质作为原料。因此能获得某一特定的营养成分,将决定相关神经递质的水平及效力。例如:5-羟色胺是一种能产生愉悦情绪的信使,脑细胞合成该递质需要食物提供一种氨基酸--色氨酸;与此相似,蛋黄中有大量的胆碱,大脑生成乙酰胆碱这种与记忆力相关的关键递质离不开胆碱;大脑通过酪氨酸合成多巴胺神经递质,此递质对维持大脑的运动协调功能不可缺少,而高蛋白食物中就有丰富的酪氨酸。其他一些营养物质如脂肪酸、鱼油等也与脑内许多重要的神经递质密切相关,有助于调节这些递质的含量、种类及功能。
记忆力遭受损害的原因之一就是神经递质系统发生紊乱。
7、新的研究着眼于神经细胞的接受装置--树突上的受体,考虑它们的数量及敏感程度,是否足能正常结合并处理神经递质。如果受体没有足够的活性,信息将无法传递下去,那么不论大脑中有多少游离的神经递质都是徒劳的。受体缺陷能导致诸多的麻烦。例如,阿尔茨默氏病患者的大脑中,就存在乙酰胆碱受体数量及功能的缺陷。这就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如何产生更多的受体及如何控制受体的敏感性。
重要的论点:这些神经递质的成分及受体的生化活性是随时变化的,有些变化取决于你的日常饮食及活动。
总的来说,有两个对大脑特性的关键性理论已经被否定了。一个是说:童年以后大脑便停止生长和变化了。另一个是说:人大约在20岁以后脑细胞开始进行性的减少,结果导致脑功能无可挽回地下降。
过去虽然大家一致公认年轻的大脑是生长、变化、发展着的,但是科学家们认为青春期过后大脑已经静止定型,就失去了继续生长发育的能力。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在任何年龄脑细胞都会萌发新的树突,建立新的突触,形成新的联系网络。因此,虽然人们生来具有固定数目的脑细胞,这一先天带来的数字并不能限制一个人的智力,起决定作用的是后来在生活中建立的细胞连接情况。有些人虽然脑细胞数目较少,却可以获得与他人相同或更高的智力,关键问题在于神经元网络的复杂程度。
大脑进行网络连接和再连接的过程称为大脑的可塑性。这意味着大脑总是在改变和修正着自己……我们现在已经知道即使成年人的大脑也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形成新的连接。
密西西比大学医学中心,拉塞尔·L·布莱洛克 医学博士
哈佛大学的艾伯特博士说,事实上在未受疾病损害的老年大脑,大脑最关键的部位、记忆和思维的功能区--大脑皮质丢失的神经元是微乎其微的。老化引起的神经元丢失更容易发生在危害较小的大脑深层组织,而且这种变化往往只是化学性质的改变,比较容易修复,无关大局。
8、受到最广泛研究的神经递质是5-羟色胺,它几乎影响到大脑活动的每一个方面:从调节情绪、精力、记忆力到塑造人生观。抗抑郁药如盐酸氟西汀就是通过提高脑内5-羟色胺水平而起作用的。
60岁与30岁的人相比,大脑中5-羟色胺特异受体的数目已减少了60%。由于5-羟色胺的效力下降,随年龄增长患抑郁症的可能性增加。另外,5-羟色胺还能增强记忆力,并能保护神经元免受神经兴奋毒素的损害。因此充足的5-羟色胺确实能在老化过程中防止脑损害发生!许多补品、维生素、营养品及脂肪酸能提高和调节5-羟色胺的活性。
人的情绪像一首交响乐,5-羟色胺就是指挥家手中的指挥棒。
西北大学精神病学家,詹姆斯·斯托卡德
9、新的研究表明,老年大脑所具有的普遍性的改变往往是脑细胞能量短缺、功能减退,而不是功能彻底消失。老化过程中大脑发生变化的环节在信号系统,即信息传递方面的改变,与其说是细胞丢失引起信号数量减少,不如说信号量没有变,只是它们无法正常传导。也就是说,细胞连接通路的工作效率减低了。用过去的理论解释,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通讯网络被破坏了,功能减弱。现在则认为网络中的连线及通道并没问题,只是信息传导功能和效率减慢了。
现在我们已经明确,大脑的重量并不是衡量智能高低的真正标准。科学家们过去曾一度持这样的看法,但现在他们相信神经网络连接的精细程度,及这些通路的功能强度,比单纯的细胞数目更加举足轻重。总之,脑细胞间能否进行很好的电生化交流对于记忆、智力、情绪至关重要,相对来说神经元的总数量显得有些次要了。欧文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卡尔o科特曼博士做出的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老年大脑在形成新的细胞连接方面与年轻大脑相比能力不相上下。
10、随着年龄的增长,你真正应该关心的不是大脑的重量、体积,或者是你还剩多少神经元。你应该估量一下自己大脑网络的连接状况如何,如果有必要的话,该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或更新这些连接通路。
用PET对年龄在20岁到93岁间人群的大脑做过研究表明,从20岁到70岁脑容量平均减少10%,相当于每年减少2‰。实际上这种脑细胞的减少对脑力活动无关痛痒。这并不会导致智力明显滑坡或将来发展成为阿尔茨海默氏病。脑细胞丢失往往发生在与智力活动关联不大的区域。而且,老年大脑具有神奇的代偿机制,如:当突触结构减少时可以建立新的突触填补空隙,改变连接通路与其他区域建立联系,或者干脆加大工作强度,从而使脑功能得到代偿。人到85岁的时候,大脑容积仍与60岁的时候不相上下。他在历时5年的研究中,用核磁共振扫描测量了45位健康人大脑的容积。结果表明大脑在60岁后萎缩的速度并不会加快。令人吃惊的是老年大脑在某些部位的皮质容积甚至还增大了。这就支持了前面的观点,说明即使老年大脑也能增生出新的神经元。因此一般老化所导致的大脑运行减慢,其原因在于脑内电化学交流网络传导速度的微弱下降,而不是脑细胞的大面积死亡。
11、PET扫描的确显示大脑前额皮层灰质区的血流量在50岁左右开始减少,而且老年大脑在处理等量的信息时需要消耗更多的葡萄糖。年龄增长会使脑细胞线粒体制造能量的速率下降。
内布拉斯加大学的荣誉医学教授、自由基与老化理论的创始人德纳姆o哈曼是这样解释的:在人的一生中,体内所有的细胞(包括脑细胞)要经受各种不稳定化学物质的不断侵袭,这些物质称作氧自由基,它是人们呼吸、进食或生存过程的产物。当线粒体消耗氧气为细胞制造能量时,这种叫做氧自由基的副产品就被释放出来。
在神经细胞内,自由基的侵害会使树突回缩,突触结构消失,从而大大地降低神经元进行信息交流的能力。最终自由基损害将威胁神经元的生存。
年龄越大,细胞产生的自由基越多,你就越容易发生因正常老化造成的大脑损害,以及遭受退化性大脑疾病。许多专家认为人们最终遭受自由基损害的程度,以及智力下降情况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防御系统的稳固性或抗自由基防御系统是否强大。
要避免和挽回这种老化引起的脑功能障碍,最好的办法是向大脑注入更多的抗氧化剂,以此来中和自由基的破坏作用。这种措施已被证明效果显著,说明抗氧化剂是挽救大脑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已有实验证明,增加体内抗氧化剂的数量、增强其抗氧化性可以防止和逆转老年动物的记忆力减退,甚至可延缓人类阿尔茨海默氏病的进程。
神经系统的老化似乎是某种慢性损害一生积累的结果,这些损害许多是围绕着一个共同的过程:自由基损伤及促退化作用。
拉塞尔·L·布莱洛克,密西西比大学医学中心
自由基化学物质的侵害是正常老化过程中大脑受损的首犯,也是阿尔茨海默氏病的元凶。
13、不敢想象的脑细胞再生的事实
尽管我们已经开创了大脑具有可塑性的全新理论,不久前人们还认为:已完成发育的成人大脑,不可能再长出新的细胞。一个脑细胞如果死亡,就等于永远没有了,无法替代。因此,大脑自身无法再生,无法去充填因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氏病、酗酒、中风、大脑外伤及老化过程造成的缺损。专家们也曾一度认为,大脑的基本细胞结构若出现缺损是无法修补的。
今天,感谢一群敢于梦想的神经学家,他们拂去了历史的尘埃,开辟了振奋人心的新理论--大脑可以再生长、再扩展,损伤的大脑可以复员、老化的大脑可以再焕发青春。
神经学家佛瑞德o盖奇供职于加利福尼亚拉o乔拉的索尔特生物研究学院,他说,追溯到1865年,动物实验就曾提示成年大脑可以产生新的神经元(神经发生),但由于这一发现与当时的主导理论背道而驰,没有引起重视。20世纪90年代盖奇和他的同事们知难而上,结果发现在试管中他们可以从成年老鼠脑组织培养出具有分化能力的干细胞。1996年他们有证明动物大脑海马区一生中始终有新的神经元形成--这种再生甚至可持续到很老的年龄!(海马区是记忆和学习的功能中心,通常也是阿尔海茨默氏病侵害的主要靶点。
接下来科学家们又证明上述情况不仅发生在小动物身上,而且人类的近亲猴子也不例外。1998年初普林斯顿大学的古尔德o伊丽莎白博士及洛克菲勒大学的布鲁斯oSo麦克尤恩博士报道:小型长尾猴的大脑海马区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新生细胞出现。
14、还有惊人的发现--猴子处于紧张、恐惧时机体分泌去甲基肾上腺素的时候,新生脑细胞的再生速度及数量极度下降。
15、1998年末由瑞典歌德堡的盖奇o埃里克森博士进行的一项突破性研究真是一鸣惊人。他们得出结论:人类大脑也会再生脑细胞,即使老年后也不会停止。两位学者对5名年龄在50岁以上的病人尸体做了解剖,其中两位大于70岁。他们证实,在大脑深部海马结构区有成熟的新生细胞存在。这些病人该区域的脑细胞正处于分裂状态,因而能孵化出新的细胞。
正如盖奇博士所说的:我们的意思是,大脑在生命初期经历的发展过程将持续一生。过去我们认为已经结束的那些过程并没有真正结束,他们只是以较慢的方式继续着。
16、内布拉斯加大学荣誉医学博士、自由基与老化学说创始人德纳姆o哈曼在早期的实验中发现,给怀孕的家鼠使用抗氧化剂,其后代衰老的速度就较慢。研究还令人信服地表明,终生供给抗氧化剂的动物老年后身体更健壮,较少患慢性疾病,智力更完好,寿命更长。哈曼博士认为,你越早关照你的大脑,它退化得就越慢,在各个年龄阶段会运转得更好。
科学家们说,大脑功能的丧失早在出现症状的前几年就已经开始了,主要来自渐进的、无法察觉的脑细胞损伤,任这些损伤发展下去将无法修复,最终导致大脑传导通路受损,甚至神经元死亡。
哈曼博士指出28岁是一个危险期,这个阶段抗氧化防御系统明显减弱,使人更易遭受年龄增长带来的损害。所以,如果在此之前,你不曾认真关照过你的大脑,这时候你就该觉醒了。赶紧行动吧!
17、阿姆斯特丹荷兰大脑研究学院的研究者们,曾设法使死亡达8小时以上的人脑神经元复苏!他们把死尸的脑细胞放在人工脑脊液中培养,这些脑细胞来自30个接受尸检的人脑。在培养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这些细胞真真切切地又活了过来,恢复了摄氧能力,并沿轴突传出了信号。
遗传因素及胚胎发育期的状况当然会影响大脑的构造。但专家们认为基因不能决定命运。其他的环境因素如饮食、教育、生活方式对脑功能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按照神经学家霍曼o克丽斯廷的说法,基因只是建造大脑的砖块和泥浆,环境才是建筑师。
纽约西奈山医学中心老化研究的权威专家罗o约翰这样讲:在很大程度上,人们自己的行为决定了老年时的脑功能状况。
19、激素对大脑有广泛的影响。科学家们早已知道,随血液循环流动的性激素在大脑发育早期影响海马区的形成,这个区域对记忆日常事件和某些学习过程至关重要。不久前科学家们才开始认识到其他激素如雌激素以及包括可的松在内的应激激素可以影响成年大脑的功能。这个消息让人亦喜亦忧。
慢性长期的应激激素增多对大脑是有害的。持续的压力状态会改变脑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研究显示,慢性压力状态能使大脑记忆中心海马区萎缩。斯坦福的神经学几罗伯特o萨波斯基通过动物实验发现,如果持续两周糖皮质激素保持在高水平就会出现神经元树突皱缩,信号的传递将受影响。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当糖皮质激素水平回落后树突还能够重新长出来。然而如果由于慢性压力身体常年处于高糖皮质激素状态,神经细胞就会死亡,记忆力相应下降。洛克菲勒大学的著名神经学家布鲁斯o麦克尤恩说,这种情况造成的神经元缺失从各个方面看都与中风或脑卒中所导致的细胞死亡相像。压力还会产生自由基化学物质,使脑细胞萎缩和死亡。
在过去20年中,人类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证据说明雌激素对大脑有益,尤其有助于保持和恢复记忆力。新的研究还表明雌激素使老年妇女大脑的记忆中心年轻化。老年妇女使用雌激素期间通过大脑扫描可看到,与短期记忆相关的区域呈现活跃状态。
雌激素作用的机制是什么呢?根据大量的研究,人们认为有几种途径。已知雌激素能够提高多种神经递质的活性,尤其是提高与记忆密切相关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活性。雌激素还刺激神经细胞上的树突生长和新的突触建立,加强信息交流通道。另外最近的研究还证实雌激素是一种强大的抗氧化剂,能保护脑细胞免受自由基化学物质的破坏。细胞学研究表明雌激素可降低某些脑细胞毒素的毒性,如在阿尔茨海默氏病人大脑中发现的谷胺酸和一种叫β-淀粉样蛋白的物质,它们能制造过多的自由基,雌激素则抑制这种毒性作用。
20、如果大脑组织中缺少高质量的脂肪分子,低质量的脂肪即使多得泛滥成灾,脑组织仍会处于半饥饿状态。这时脑细胞膜变得僵硬和皱缩;树突伸出去与其他细胞建立通讯装置的触角就会发育不全;流淌在神经细胞内的神经递质溪流就会干涸或发生断流,神经递质就无法到达神经元,信号因此难以在神经元间传递。
婴儿及儿童大脑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因而离不开脂肪的营养。但成年人就不同了,食物中的脂肪对他们的大脑几乎没有影响。然而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神经元在不断地生长和扩展,这一过程贯穿任何年龄,包括老年阶段。神经元的生长离不开脂肪酸特别是象DHA、EPA、DPA那些被人们简称为3A的优质脂肪酸。
21、饱和脂肪酸是大脑的大敌,长期使用饱和脂肪酸预示着记忆力和学习能力的损害;单不饱和脂肪酸(如橄榄油中所含的油酸)可增进记忆力;多不饱和脂肪酸既有好的一面又有坏的一面,不同的类型作用不同。在动物实验中,动物食入的饱和脂肪酸越多,脑功能与记忆力障碍越严重。格林伍德博士证实大鼠的学习功能曲线随饱和脂肪酸的食用量成比例下降。如果饮食中饱和脂肪酸占10%,动物几乎丧失学习能力。
饱和脂肪酸对大脑的损害似乎有积累效应。使用高脂肪饮食持续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变得呆头呆脑。
动物实验还提示,长期食用高饱和脂肪酸和脂肪饮食,对大脑的学习能力有某种直接的毒害作用,即使同时食用其他类型的脂肪也无法抵消这种作用。理查德o马耶克斯及其哥伦比亚大学的同事们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食用动物脂肪最多和最少的两组人相比,前者帕金森病的发病率比后者高出5倍。
饱和脂肪酸是如何扰乱大脑的,现在尚未搞清楚。许多理论试图阐明这一问题,其中包括细胞膜成分改变的理论;主要涉及5-羟色胺的神经递质电活动学说;酶调控学说;自由基攻击学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学说;大脑中的能源物质葡萄糖的摄取与利用学说。
饱和脂肪酸能阻滞脑细胞使其窒息而死。加拿大安大略省滑铁卢大学健康研究学院、老化与心理学学院的帕特丽夏o温赖特和他的同事们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他们发现饱和脂肪酸除了能改变大脑的功能状态以外,对大脑还有更广泛的影响--这类脂肪竟然能改变脑细胞本身的形态学构造!在动物的胎儿期就给孕母喂以高饱和脂肪酸饮食,小动物出生后继续同样的饮食,8周后处死,取脑细胞做形态学检查。结果发现动物的脑细胞生长不良!进一步分析则见到神经元的树突少而短,因此接受和发送信号的分支较少。除了树突发育不全外,这些用高饱和脂肪酸喂大的老鼠普遍脑重量较轻,体态偏小。
在人们学习和记忆的时候我们观察到树突在做伸展运动;因此好像必须有树突的伸展才能完成记忆功能。如果饱和脂肪限制了神经元在记忆过程中的伸展能力,那么吃高饱和脂肪酸的动物在记忆功能方面表现欠佳就顺理成章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学发展,它揭示了饱和脂肪酸影响大脑的一个新的可能途径。
22、在大脑发生进化的史前时代,我们的祖先摄入等量的ω-3系脂肪酸(DHA、EPA、DPA)和ω-6系脂肪酸(亚油酸、花生四烯酸)。ω-3系脂肪酸主要存在于海产品中,我们身体也会利用硬果(如核桃)、绿菜、瘦肉中其他类型的脂肪酸(α-亚麻酸)合成一部分ω-3系脂肪酸(DHA、EPA)。这一理想的摄入比例从大约400万年前一直沿用到19世纪。接下来,农业革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诞生了ω-6系脂肪酸含量颇丰的提炼植物油。高脂肪的牛肉和猪肉取代了野生动物瘦肉。今日美国人大吃精炼油,猛嚼大汉堡包,ω-6系脂肪酸的摄入量比ω-3系脂肪酸多了15到20倍。这样的比例与人类的遗传起源严重不和谐,人类衰老的速度加快了,慢性病发病率急转直上,我们正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
由于大脑主要由脂肪构成--由你吃进去的脂肪构成,所以,以上所说的脂肪比例失调最先威胁到大脑。有害的脂肪过量,有益的脂肪短缺,最终将导致脑细胞功能障碍,甚至死亡,使处于各个年龄阶段的人们出现脑功能降低,对青年人和老年人的作用尤为显著。
发人深省的事实:尽管我们每天吃进大量的脂肪,大脑却没有得到使它良好运转的脂肪。在美国人的日常饮食中,对大脑有潜在破坏性的脂肪数量,超过对人脑有益的ω-3系列鱼类脂肪15倍。
当你食入过多的ω-6系脂肪酸(亚油酸、花生四烯酸)时,你大脑中发生的变化将是触目惊心的。你的大脑几乎变成ω-3系脂肪酸(DHA、EPA-存在鱼肉中)和ω-6系脂肪酸(亚油酸、花生四烯酸-存在植物油和调味品中)争夺细胞领地的战场。而且由于我们的偏食,ω-6系脂肪酸往往具有巨大的数量优势,它在这场战争中常常取胜,从而对神经元活动起到不良的作用。ω-6系脂肪酸成为长胜将军对大脑是一场浩劫。ω-6系脂肪酸主宰大脑最可怕的后果之一,就是引发大脑组织的持续炎症状态。这种炎症状态会损伤大脑血管正常功能;它还干扰神经元信号传递,引发中风、阿尔茨海默氏病、帕金森氏病及其他退化性大脑疾病。
脂肪代谢的过程中(分解被利用),产生许多副产品,有些是有益的,有些是有害的,关键要看分解的是哪种类型的脂肪。ω-6系脂肪酸(亚油酸、花生四烯酸)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刺激性极强的副产品,点燃凶猛的烈火,刺激产生一系列激素样的物质。已知这些物质有前列腺素、白介素、细胞因子及自由基化合物。
最近的研究已确认谷氨酸是刺杀神经元的主谋,不仅牵涉到老化和中风过程的脑损伤,而且参与谋划了包括阿尔茨海默氏病在内的变性性大脑疾病。
花生四烯酸将谷氨酸这一恶魔释放出来,在细胞中引发了一系列的分子反应,最终以细胞的极度兴奋直至死亡而结束。过量的谷氨酸使神经元处于持续的兴奋状态,直到精疲力竭。在此过程中自由基不断生成,钙离子在神经元内聚积达到毒性水平。
总之,ω-3系脂肪酸(DHA、EPA、DPA)能够减少ω-6系脂肪酸强加于脑细胞的损害,包括与大脑退化性疾病有关的兴奋毒性作用。也许这可以初步解释为什么ω-3系脂肪酸水平较低的人群、尤其是在脑细胞中活性最强的DHA类脂肪酸水平较低的人群,更容易发生阿尔茨海默氏病。多吃ω-3系鱼油对大脑的益处实在太多了。
过度摄入ω-6系脂肪酸(亚油酸、花生四烯酸等)使人类的脑功能退化并非危言耸听,而是有客观依据的。研究显示,饮食中ω-6系脂肪酸含量高的老年人脑功能更差,记忆力更糟。
多吃鱼肉被证明是脑力下降的克星。每星期只需多吃1盎司(28.35克=0.567两)的鱼肉就可以将认知力下降的危险性减少55%。
如果按照古老的完美标准来要求,必须以1:1的方式摄入ω-6系脂肪酸和ω-3系脂肪酸,才能保证大脑在最佳状态运行。但今天一些权威人士提出,只要将ω-6系脂肪酸和ω-3系脂肪酸的摄入比例限制在4:1就足以让大脑完美运转。
兰德博士是国际专家小组的成员,关于摄入多少ω-3系脂肪酸和ω-6系脂肪酸才算合适,他们最近给出了一个最佳摄入量的推荐表。以下是每日总热量为2000千卡时,两种脂肪酸的推荐摄入量:4.4克ω-6系脂肪酸;0.65克的长链ω-3系脂肪酸-从海产品中获得;2.2克短链ω-3系脂肪酸-从胡桃和绿菜中获得。兰德博士指出,按照此推荐量进食,将使细胞内脂肪酸的比例达到50:50的完美平衡-即一个ω-6系脂肪酸分子对一个ω-3系脂肪酸分子,从而达到调节细胞功能、压制破坏性的炎症反映的要求。如果知道我们很容易就能把这4克的ω-6系脂肪酸吃进去,不免会觉得有些吃惊--它仅仅是半汤勺的大豆油或玉米油。
23、兰德博士30年来一直警告大家ω-6系脂肪酸的毒性作用,他认为沙拉调味汁是最具破坏性的食物。他说: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少吃些沙拉油尤其是用玉米油和大豆油做的沙拉油。最好选择ω-6系脂肪酸含量较少的橄榄油和卡农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