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妊娠的第32周,一位孕妇发现她的胎盘已经达到Ⅱ度钙化,这让她十分惊慌。她立刻停止了补钙,担心这是导致胎盘提前钙化的原因。那么,孕期补钙是否真的会影响胎盘的钙化程度呢?胎盘的提前钙化又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我们需要了解,胎盘钙化是胎盘正常老化过程中的一种表现,并不代表病理性的改变。胎盘钙化并不能直接评估胎盘的供养功能和胎儿的状态,需要结合其他因素如胎动、胎心监护结果、胎儿大小、羊水等来综合判断。即使孕妇在B超检查中看到“钙化”的字样,也不必过于担忧,这并不代表胎儿处于危险状态。
胎盘钙化,尤其是严重时,可能会导致胎儿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障碍以及代谢物的排出困难,从而导致胎儿血氧供应不足。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加强对胎儿的监护,坚持每日自数胎动,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日进行远程胎心监护。
那么,胎盘钙化通常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呢?正常情况下胎盘是不会发生钙化的。但当孕妇患有妊娠期高血压、慢性肾炎或过期妊娠等疾病时,其组织细胞可能会因为缺血缺氧而发生变性坏死,钙沉积在坏死部位,从而形成胎盘钙化。这表明胎盘钙化与补钙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对于胎盘钙化的处理,有以下几点建议:
1. 对于尚未足月的孕妇,如果经过彩超检查发现胎盘出现小钙化灶,但胎盘功能良好,胎儿在宫内无缺氧症状,且生长发育正常,可以继续观察,无需特殊处理。但如果钙化严重,应及时就医。
2. 对于孕周已大于37周的孕妇,如果胎盘钙化较为局限,胎儿无症状,可以继续观察。但如果检查发现胎盘功能减退或胎儿出现宫内缺氧症状,需要及时分娩。
胎盘钙化的预防措施包括: